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田卫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田卫平风光摄影中的形式眼光

2012-12-11 09:59:3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于显达
A-A+

  我对摄影艺术是一个门外汉,现在来奢谈田卫平教授的风光摄影,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然而,田卫平风光摄影作品给我的那份感动,却使我不能自持的拿起笔来。去年我曾在一次非官方的招待俄罗斯画家的宴会上,见到过田卫平储存在笔记本电脑里的《欧洲纪行》的大部分摄影作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次他又举办一个展览会,集中展示他的风光摄影作品,我想一定会很好看。我见到了那张贴在展厅门上的海报,来不及细看展出日期,便急切的闯入展厅,结果是离展览开幕还有两天,经过两天的等待,当我步入展厅时,一幅幅摄影作品,以其简洁、单纯、整一,极其富于形式感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展览大致可分为《自然的形式》、《秋赋》、《莲之秋》、《莲之冬》、《欧洲纪行》等几个系列的七十多件作品。留连在展厅里,徘徊在作品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整个展览的整体观感。即,形式眼光。我们看到,他在以残荷为母题的《自然的形式No.1》(图1)这幅作品中,采取逆光角度拍摄,用减曝光量的方法来加重残荷主体,在画面上形成了斑斑点点的剪影效果,使这一作品在黑白对比之中呈现出点与线的抽象美;而在《自然的形式No.2》(图2)与《荷塘夕阳》(图3)中则利用自然光近镜头的拍摄方式突出了荷茎有秩序的交错美;在《欧罗巴之窗》(图4)系列作品中又直接用近镜头的切割,突出了方形的窗子与画面在四条边之间所形成的几何形式美。可以说,从形式出发,以“形式眼光”去寻找、发现自然中存在的形式美贯穿在他的风光摄影展的所有作品中,进而形成了他的风光摄影作品的总体特色。然而,他的风光摄影作品,并非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语言层面,而是通过心灵对外在自然的生命感悟达到了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他在《鱼塘小雨》(图5)中以很少使用的照片剪裁方式,剪取河塘一角,以深色的水为背景衬托出“细雨鱼儿出”的自然情趣。而在以向日葵为母题的《秋赋》(图6)中以仰视的角度、纪念碑式的构图,采用偏光镜加重天空背景的手法来衬托出前景中两杆向日葵枯杆吻颈相交而成的三角形,传达出干枯的向日葵在肃杀的秋气中所表现出的悲壮与崇高。如果说,《鱼塘小雨》是以心灵对自然的感悟,进而达到对生命的肯定,那么在《秋赋》中则表达了对宇宙万物面对死亡时生命意义与精神的追问,从而使形式指向了精神,变为一种精神形式。当然这个风光摄影展的作品并非都是以自然为母题的作品,但是用“形式眼光”来突出抽象形式,从而达到其精神性的表达却是一以贯之的。以《欧洲纪行》系列作品中的两幅以教堂为题材的作品为例,特别是那些夜景中的教堂,以仰视的角度,切割出教堂顶部斜刺苍穹的造型,在获取几何形简洁的形式美的同时传达出教堂的精神性。

  “形式眼光”首先来自于一种艺术观念,来自于一种对艺术本体的认识。在田卫平看来风光摄影主要目的是捕捉自然美,而自然美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主要是形式美,无疑形式美就可以说是风光摄影的本体。更为深层的是形式的观念,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美的世界是一个纯粹的形式的世界,因此才有了后来康德的纯粹美的概念,才有了克莱夫、贝尔的形式说,格林伯格的媒介说,才有了塞尚、毕加索和抽象派的艺术实践,才有了三大构成那些研究纯形式的学问。因此对形式的认识是一种对艺术本质、艺术本体的认识,是一种观念层面上的理解,一种视觉方式。有了这个方式和没有这个方式大不一样,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第4—5页)有了“形式眼光”就会在一般人认为的不入画的事物中发现出入画的美来。在田卫平的《欧洲纪行》系列作品中有一幅以街边长条椅为主体的作品(图7),在一般人看来,一只长条椅有什么好拍的,可田卫平就是用这种“形式眼光”才发现了长条椅横贯画面上部的分割所造成的形式美。我们前述的以残荷为母题的《自然的形式》系列作品,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枯枝败叶,可就是用这“形式眼光”才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眼光”打破了摄影艺术观念上的种种限制。在一般摄影家看来光影是摄影艺术的主要语言,追求画面形象的清晰是摄影的起码要求。而田卫平却以“形式眼光”突破了这些固有的观念,明显的例子是在他的《欧洲纪行》系列作品中有这样一幅作品,似乎是拍摄街边的一角有树丛掩映的空地、长椅、街灯,画面取鸟瞰式的俯视构图,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只有依稀可辨的层次(图8)。在一般摄影家看来这种画面的依稀可辨的层次就是一种禁忌了,可田卫平就是在这依稀可辨的层次中看出了一种幽暗、静谧的艺术意境,拍下来,果然是一幅好作品。当然我并不是说他的作品不注意光影,有些作品恰恰是利用光影才造成了画面辉煌的效果,比如前述的两幅以教堂为题材的作品。但是就总体的趋向来看,点、线、面和画面的几何分割却是他的风光摄影的主要手段。由此也就进一步带来另一方面的突破,那就是使摄影作品从纵深关系走向平面,因平面才是形式的环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述的《欧罗巴之窗》如果没有这种平面分割的构成眼光是不会选取这些画面的。

  由于这种平面分割也就进一步打破了形象的完整性,而追求摄影画面结构的完整性。比如在《秋赋》系列作品中,有一幅以地面上的落叶为主体的作品,我理解这幅作品除了落叶所引起的秋思是他拍摄这幅作品的动机外,而画面上的一个铁网框架所造成的画面的几何化的分割以及网纹和落叶之间所造成的交错的形式美才是他按动快门的真正出发点。这个铁网在画面上是不完整的,但是它的框架的两条边却支撑着整个画面,造成一种几何分割的张力之美(图9)。再比如阴天在一般人看来是不适宜于拍照的,而田卫平的《欧洲纪行》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阴天拍的,正是阴天所呈现的色彩才传达出那种异国情调。

  “形式眼光”对于一个摄影家来说,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经验。田卫平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是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美术家。研究形式,推敲形式、设计形式,使“形式眼光”作为一种修养已经主导了他的艺术视觉方式和艺术思维方式。使其对形式美的精微的感觉已经化为其本能的一部分。因而在他的风光摄影作品中“形式眼光”的渗透便是自然的事情了,并非刻意而为之,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摄影作品不同于绘画,绘画中的形式的运用自由度更大一些,而摄影实地拍摄的特点相应的受到空间、时间现场的限制。在生活中、自然中、事物的存在是芜杂的,美的和不美的,有秩序的和杂乱的同时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眼光”不仅意味着一种修养,也意味着一种经验,一种实际操作的能力。田卫平摄影的构图绝大部分不是靠剪裁样片的形式来解决的,而是在端起相机按动快门那一霎那就已决定了的。我们看到他这样拍摄的作品不仅具有构图的完整性,也具有画面诸形式因素的严整性,这些画面的构图都有加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的特点,可谓“独具慧眼”,这便是修养,也是经验。

  我不了解摄影界艺术发展的动态,不知有没有走向现代的说法,如果有,我想田卫平的风光摄影创作既是这方面探索的实践,以“形式眼光”向风光摄影的渗透既是他的成功经验。

  田卫平的风光摄影展现在已经结束了,但是通过这些作品的形式张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对心灵的震撼或慰籍,依然久久的挥之不去。

2004年5月24日晨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田卫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