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田卫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寻找个体与普世之间的灵性世界

2011-01-19 09:03:27 来源:作者博客作者:李文方
A-A+

  在我国摄影艺术发展史上,能以这种普世情怀创作风光作品的人,寥寥可数。但这次观看田卫平教授的照片,我却品位到了一种几乎陌生的,虽然淡淡的,却沁人心脾的普世之情。他这次展览的一组力作,是有六幅照片组成的系列作品《欧罗巴之窗》。这是他旅行欧洲期间拍摄的,摄影家以欧洲这被人习称为“旧大陆”的地方,人居环境中不很受人注目的居室窗户为题材,隐喻性地展示了自己对欧洲文化的理解。照片每一幅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标题,并不注明拍摄的具体地点和时间,这种特殊的处理表明作者并不以一国一地、一时一刻为自己感受的藩篱,摄影家是在透过镜头感觉人类文明的一大支脉,并力图通过照片将其解读。其中一幅照片以灰黄色土墙为底,醒目地表现了上排四个窗户的咖啡色百叶窗,百叶窗所环护的窗子则挂着白色帘帏,这种雅致而又古朴的欧陆风情,透露出其中人们生活的文化氛围(图1)。另一幅带有百叶窗的画面,墙上爬满粗大藤枝,明净的窗玻璃后面桌上露出一面小小的加拿大枫叶国旗,隐约地暗示着“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联系。还有一幅在明亮的玻璃窗和闭合的百叶窗之间,有疏枝细叶掩映下的一座青铜色裸体女像,则在幽幽诉说着欧洲文明的人文气息(图2)。此外还有一幅由复杂框格和斑斓色彩装饰起来的楼层窗户,不啻是一幅由扇扇小窗讲述的安徒生童话。这一组作品所体现的文化超越性,令人明显地感觉到拍摄者并未将自己视为匆匆一过的外来人,相反,他叫人感到“欧罗巴之窗”的意蕴早已为全人类所共知、共赏。田卫平教授的其他旅欧作品,如《欧洲纪行·长椅与灰鹊》、《欧洲纪行·街头现代雕像》⑤等,都充满了那种“不止是给地球,而是给整个宇宙的”普世冲动。

  新维度解构之二——由个体形式探知生命

  生命是自然的根底,离开生命,任何风光都会黯然失色。尽管某些“风光”,如无人的绝域、巍峨的雪山、苍茫的大海,似乎一下子看不到生命,但这些美景,事实上完全是由人的生命之美投射而成的。因而,探寻生命之美历来是风光摄影家最深刻的命题之一。许多风光摄影大师,如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1886--1956),都曾在拍摄大自然宏丽景观的过程中,逐渐被生命的多样性和精微性所迷醉,转而将镜头对准大自然中的这些生命个体。田卫平教授的风光摄影更是长于体悟、感觉、发现生命个体的美,并用独特的视角将其译解成视觉语言。

  在他的一组以《自然的形式》为题的照片中,耐人寻味地拍摄了秋冬之季池塘残荷的景象。这时节,莲荷的个体生命已经周期性地终结,但作为个体生命遗留的枯枝败叶,仍然按照生命的自然规律,有节奏地排列着,或者成为相互呼应的黑色折线组,或者成为相互交织的红色交叉网,或者成为相互点缀的枝叶连环图。这种美丽而富有抽象意味的视觉构成,便是“自然的形式”,当然也就是“生命的形式”(图3、图4、图5)。我一直觉得,利用摄影的机械性能,在视觉空间中,得到近乎完美的抽象图案,并非难事,因为照相机本质上就是一种“抽象工具”。但是,难的是,经过“照相抽象”之后,还能保留甚至强化“生命”,这是极其困难的。数年前,我曾再北京参观过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先生的个人摄影展览,对于简先生的一幅作品《心有千千结》曾有强烈印象。那也是一幅秋冬荷塘枯枝累累,倒影水面,形成无数折线交织,颇有抽象意味的照片。田卫平的这组《自然的形式》虽与简先生取材略同,但出发点与归宿却大不相同,简先生对枯枝所做的伤感叹息,在田教授这里是不见踪影的,相反田教授从冬日荷塘中所发现并拍摄下来的形式美,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令人兴奋的。它告诉人们的是,生命个体并不仅仅在它存活时是美丽的,生命在孕育之中,和结束之后,都是美丽的。哪怕个体已经消失,它所留下的生存痕迹,在这种痕迹中所保留的“生命的形式”,都是美丽的。这种基于深奥哲思与刻骨体验的拍摄自然会令人感悟颇深的。展览中,从这种哲思解读生命的作品还有《莲之秋》二幅、《秋赋》等等。

1 2 3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田卫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